209
云计算
负载均衡
产品简介
产品价格
快速入门
用户指南
实践操作
常见问题
购买指南
云服务器
产品简介
计费规则
购买指导
控制台使用指南
常见问题
云数据库
产品简介
计费规则
购买指导
快速入门
连接实例
控制台使用指南
对象存储
产品简介
控制台使用指南
程序员百科
Python
百度人脸识别使用指南-手机刷脸登录应用场景

产品推荐:

1、安全稳定的云服务器租用,2核/2G/5M仅37元,点击抢购>>>

2、高防物理服务器20核/16G/50M/200G防御仅350元,点击抢购>>>

3、百度智能建站(五合一网站)仅880元/年,点击抢购>>> 模板建站(PC+手机站)仅480元/年,点击抢购>>>



点击这里点击这里申请百度智能云特邀VIP帐号,立即体验人脸识别>>>

百度人脸识别使用指南-手机刷脸登录应用场景

1、简介

1.1 方案概述

业务流程图

1.2 功能介绍

人脸注册&实名认证

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,全行业从“实名制”向“人脸实名认证”快速升级。
①传统实名制:通过姓名+身份证号,或姓名+身份证号+手机号进行应用的账号注册。该方式虽然操作简便,但存在身份信息被盗用、黑产批量注册薅羊毛等风险,企业也无法真实确认操作者为身份信息所有者本人。
②结合人脸注册:在实名制的基础之上,通过人脸图片进行账号注册,被公认为最可靠的身份认证方式。具体为基于前端SDK进行动作/炫瞳活体检测,结合服务端的图片活体检测算法,抵挡高清屏幕、照片、视频、AI换脸、高仿真面具、3D模型的攻击,判断用户为活人,保障业务环节中的用户真实性判断,并获得账号所有者的一张人脸底图。该方式虽获得了用户的人脸图片,但无法判断与身份信息的一致性,仍存在被重复使用的风险。
③人脸实名认证:由于部分业务有“一人一账号”的要求,因此需要在以上活体检测的基础之上,与权威数据源对接,确保用户身份真实有效,避免其他用户也用同一信息重复注册账号,具体方式为校验姓名+身份证号+人脸图片的一致性。

人脸认证登录

在以上人脸实名认证完成后,业务系统已具备了uid及人脸底图。后续用户进行登录、打卡等低安全要求的操作时,无需再次采集信息进行权威数据源核验,仅通过现场采集人脸照片进行1:1人脸比对,即可确认身份.

用户操作时,系统需要指定uid的映射信息(如输入用户名),这样就需要通过用户名先获取uid。当然也可以第一次登录后,把uid或用户名保存在端上,后面登录跳过用户获取uid的过程。

1.3 产品构成

本方案由人脸注册、人脸识别登录和人脸认证登录组成,具体如下所示:

1.3.1 鉴权认证机制

调用接口:https://aip.baidubce.com/oauth/2.0/token

百度AIP开放平台使用 OAuth2.0 授权调用开放API,调用API(如:人脸注册、人脸识别、人脸认证接口)时必须在URL中带上accesss_token参数,获取Access Token。

1.3.2 传统实名制

调用接口:https://aip.baidubce.com/rest/2.0/face/v3/person/idmatch

验证用户输入的身份证号码和姓名是否匹配,用于判断用户信息是否真实。

身份证与名字比对接口文档

1.3.3 人脸注册

调用接口:https://aip.baidubce.com/rest/2.0/face/v4/faceverify

人脸注册流程,端上进行离线动作/炫瞳/静默活体验证、服务端进行在线活体检测,从开发者服务端获取用户uid、注册uid和人脸到人脸库。

人脸实名认证APP端方案接口文档
在线图片活体接口文档
人脸实名认证V4接口文档

业务流程图如下所示:

1.3.3 人脸实名认证

调用接口:https://aip.baidubce.com/rest/2.0/face/v4/mingjing/verify

人脸实名认证流程,端上进行离线动作/炫瞳/静默活体验证、服务端进行在线活体检测(防止视频攻击)、通过权威数据源人脸实名认证进行信息一致性核验,开发者可自行给定是否通过人脸相似度阈值(建议80分,对应万分之一误识率,安全级别高的建议90分)。

人脸实名认证APP端方案接口文档
人脸实名认证V4接口文档

1.3.4 人脸认证登录

调用接口:https://aip.baidubce.com/rest/2.0/face/v4/mingjing/match

此接口入参中需要指定uid,但能解决同一个人注册多用户的问题。这样就需要通过用户名先获取uid。当然也可以第一次登录后,把uid或用户名保存在端上,后面登录跳过用户获取uid的过程。

人脸比对接口文档

业务流程图如下所示:

2、集成指南

2.1 准备工作

在正式集成前,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,完成一些账号、应用及配置,具体如下:

2.1.1 注册开发者

  • STEP1:点击百度AI开放平台导航右侧的控制台中的人脸识别,页面跳转登录完毕后,进入人脸识别后台。
  • STEP2:使用百度账号完成登录,如您还未持有百度账户,可以点击此处注册百度账户。
  • STEP3:进入百度云欢迎页面,填写企业/个人基本信息,注册完毕,至此成为开发者,进行个人实名及企业实名,获得相关API权限及免费额度。注:(如您之前已经是百度云用户或百度开发者中心用户,STEP3可略过。)
  • STEP4:进入百度云控制台,找到人工智能相关服务面板。
  • STEP5:点击进入「人脸识别」模块。

注一:如果您通过百度AI开放平台登录到后台,AI相关服务模块入口,如下图所示:

注二:如果您通过百度云直接登录后台,AI相关服务模块入口,则如下图红框部分所示:

说明:两种入口只是展现形式不同,相关AI服务模块内容完全一样。

2.1.2 创建应用

创建好账号后,在正式调用AI能力之前,需要您创建以下应用,这个是调用服务的基础能力单元。选择「人脸识别」服务,首先见到此服务的控制台概览页,点击「创建应用」,即可进入应用创建界面,如下图所示:

2.1.3 获取密钥

在您创建完毕应用后,平台将会分配给您此应用的相关凭证,主要为AppIDAPI KeySecret Key,以上三个信息是您应用实际开发的主要凭证,每个应用之间各不相同,请您妥善保管。如上图所示。

注意:开发中请注意区分多份aksk(API Key、Secret Key),每个aksk代表一个人脸库。

2.1.4 生成token

刚才所创建的应用在调用开放平台API之前,首先需要获取Access Token(用户身份验证和授权的凭证)您需要使用创建应用所分配到的AppIDAPI KeySecret Key,进行Access Token的生成,方法详见Access Token获取,我们为您准备了几种常见语言的请求示例代码。

注意: Access Token的有效期为30天(以秒为单位),请您集成时注意在程序中定期请求新的token,或每次请求都获取一次token。

2.1.5 SDK license(十分重要!)

人脸SDK License:此license用于SDK离线功能使用,用于接下来集成使用。

您可以在创建人脸实名认证APP方案后下载示例工程,获得已经配置好授权信息的版本。

2.2 集成策略

2.2.1 阈值选择

实名场景主要适用单帧检测模式,可以通过识别接口接口中的faceliveness参数判断,超过阈值即为活体通过。阈值设置越高,对应的安全性越高,即拒识率越高,但通过率相应下降

阈值(Threshold)误拒率(FRR)通过率(TAR)拒绝率(TRR)
0.050.01%99.99%97.75%
0.10.05%99.95%98.33%
0.03(推荐0.1%99.9%98.82%
0.50.5%99.5%99.67%
0.91%99%99.77%

关于以上数值的概念介绍

  • 拒绝率(TRR):如99%,代表100次作弊假体攻击,会有99次被拒绝。
  • 误拒率(FRR):如0.5%,指1000次真人请求,会有5次因为活体分数低于阈值被错误拒绝。
  • 通过率(TAR):如99%,指100次真人请求,会有99次因为活体分数高于阈值而通过。
  • 阈值(Threshold):高于此数值,则可判断为活体。

2.2.2 图片压缩

SDK拿到人脸后,可以基于本地的人脸检测,取到人脸的标准框位置,基于人脸关键点进行人脸部分的进一步自动剪裁,减少图片的大小,总而减少网络传输耗时。通常建议:剪裁(人脸不小于100px)、分辨率压缩(最小宽度200px左右)、质量压缩(控制在0.8以上),以上三种处理方式也可以组合叠加使用。

2.3 iOS集成说明

查看APP方案文档:https://ai.baidu.com/ai-doc/FACE/Kkxh51gck

2.4 Android集成说明

查看APP方案文档:https://ai.baidu.com/ai-doc/FACE/Ykxh51xsl

2.5 H5集成说明(手机/PC浏览器)

此方案适用于微信公众号微信小程序

查看H5方案文档:https://ai.baidu.com/ai-doc/FACE/skxie72kp

常见问题

Q:有了license为什么还有AK/SK?
A:license是离线人脸检测使用的。使用在线API(人脸注册、人脸识别、人脸认证)需要使用access_token,而access_token需要AK/SK获取。

Q:以上方案的收费标准是?
A:请查看产品价格文档。

Q:以上方案是否可以用于私有化环境
A:除权威数据源核验外,均可以部署在私有化,请查看部署环境准备。如需了解更多,请提交合作咨询或联系您的专属商务经理。


这条帮助是否解决了您的问题? 已解决 未解决

提交成功!非常感谢您的反馈,我们会继续努力做到更好! 很抱歉未能解决您的疑问。我们已收到您的反馈意见,同时会及时作出反馈处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