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度人脸识别使用指南-手机刷脸登录应用场景 | 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百度人脸识别使用指南-手机刷脸登录应用场景 1、简介1.1 方案概述业务流程图 1.2 功能介绍人脸注册&实名认证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,全行业从“实名制”向“人脸实名认证”快速升级。 人脸认证登录 在以上人脸实名认证完成后,业务系统已具备了uid及人脸底图。后续用户进行登录、打卡等低安全要求的操作时,无需再次采集信息进行权威数据源核验,仅通过现场采集人脸照片进行1:1人脸比对,即可确认身份. 用户操作时,系统需要指定uid的映射信息(如输入用户名),这样就需要通过用户名先获取uid。当然也可以第一次登录后,把uid或用户名保存在端上,后面登录跳过用户获取uid的过程。 1.3 产品构成本方案由人脸注册、人脸识别登录和人脸认证登录组成,具体如下所示: 1.3.1 鉴权认证机制调用接口:https://aip.baidubce.com/oauth/2.0/token 百度AIP开放平台使用 OAuth2.0 授权调用开放API,调用API(如:人脸注册、人脸识别、人脸认证接口)时必须在URL中带上accesss_token参数,获取Access Token。 1.3.2 传统实名制调用接口:https://aip.baidubce.com/rest/2.0/face/v3/person/idmatch 验证用户输入的身份证号码和姓名是否匹配,用于判断用户信息是否真实。 身份证与名字比对接口文档 1.3.3 人脸注册调用接口:https://aip.baidubce.com/rest/2.0/face/v4/faceverify 人脸注册流程,端上进行离线动作/炫瞳/静默活体验证、服务端进行在线活体检测,从开发者服务端获取用户uid、注册uid和人脸到人脸库。 人脸实名认证APP端方案接口文档 业务流程图如下所示: 1.3.3 人脸实名认证调用接口:https://aip.baidubce.com/rest/2.0/face/v4/mingjing/verify 人脸实名认证流程,端上进行离线动作/炫瞳/静默活体验证、服务端进行在线活体检测(防止视频攻击)、通过权威数据源人脸实名认证进行信息一致性核验,开发者可自行给定是否通过人脸相似度阈值(建议80分,对应万分之一误识率,安全级别高的建议90分)。 人脸实名认证APP端方案接口文档 1.3.4 人脸认证登录调用接口:https://aip.baidubce.com/rest/2.0/face/v4/mingjing/match 此接口入参中需要指定uid,但能解决同一个人注册多用户的问题。这样就需要通过用户名先获取uid。当然也可以第一次登录后,把uid或用户名保存在端上,后面登录跳过用户获取uid的过程。 人脸比对接口文档 业务流程图如下所示: 2、集成指南2.1 准备工作在正式集成前,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,完成一些账号、应用及配置,具体如下: 2.1.1 注册开发者
注一:如果您通过百度AI开放平台登录到后台,AI相关服务模块入口,如下图所示: 注二:如果您通过百度云直接登录后台,AI相关服务模块入口,则如下图红框部分所示:
2.1.2 创建应用创建好账号后,在正式调用AI能力之前,需要您创建以下应用,这个是调用服务的基础能力单元。选择「人脸识别」服务,首先见到此服务的控制台概览页,点击「创建应用」,即可进入应用创建界面,如下图所示: 2.1.3 获取密钥在您创建完毕应用后,平台将会分配给您此应用的相关凭证,主要为AppID、API Key、Secret Key,以上三个信息是您应用实际开发的主要凭证,每个应用之间各不相同,请您妥善保管。如上图所示。 注意:开发中请注意区分多份aksk(API Key、Secret Key),每个aksk代表一个人脸库。 2.1.4 生成token刚才所创建的应用在调用开放平台API之前,首先需要获取Access Token(用户身份验证和授权的凭证)您需要使用创建应用所分配到的AppID、API Key及Secret Key,进行Access Token的生成,方法详见Access Token获取,我们为您准备了几种常见语言的请求示例代码。 注意: Access Token的有效期为30天(以秒为单位),请您集成时注意在程序中定期请求新的token,或每次请求都获取一次token。 2.1.5 SDK license(十分重要!)人脸SDK License:此license用于SDK离线功能使用,用于接下来集成使用。 您可以在创建人脸实名认证APP方案后下载示例工程,获得已经配置好授权信息的版本。 2.2 集成策略2.2.1 阈值选择实名场景主要适用单帧检测模式,可以通过识别接口接口中的faceliveness参数判断,超过阈值即为活体通过。阈值设置越高,对应的安全性越高,即拒识率越高,但通过率相应下降
关于以上数值的概念介绍:
2.2.2 图片压缩SDK拿到人脸后,可以基于本地的人脸检测,取到人脸的标准框位置,基于人脸关键点进行人脸部分的进一步自动剪裁,减少图片的大小,总而减少网络传输耗时。通常建议:剪裁(人脸不小于100px)、分辨率压缩(最小宽度200px左右)、质量压缩(控制在0.8以上),以上三种处理方式也可以组合叠加使用。 2.3 iOS集成说明查看APP方案文档:https://ai.baidu.com/ai-doc/FACE/Kkxh51gck 2.4 Android集成说明查看APP方案文档:https://ai.baidu.com/ai-doc/FACE/Ykxh51xsl 2.5 H5集成说明(手机/PC浏览器)此方案适用于微信公众号及微信小程序。 查看H5方案文档:https://ai.baidu.com/ai-doc/FACE/skxie72kp 常见问题Q:有了license为什么还有AK/SK? Q:以上方案的收费标准是? Q:以上方案是否可以用于私有化环境? |